我院消化内科张筱凤主任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
白求恩式好医生
8月8日,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通报表彰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我院消化内科张筱凤主任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
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而她就是播撒爱和希望的那个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十大西湖先锋”、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筱凤。有着职业女性特有的干练,走路、做事、说话……都会比普通人快半拍,在工作上丝毫不逊色于男性,愿意接受挑战,也敢于挑战。30多年来,张筱凤领衔的消化内科团队在业内声名远扬,累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量稳居全国前三甲,个人的总ERCP量更是达到近万例。
完成ERCP手术上万例
团队ERCP手术总量居全国前三甲
张筱凤的拿手绝活是ERCP手术,在业内,很多同行称她为“ERCP女超人”。
所谓ERCP手术,全称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通过类似于胃镜的内镜,经口达到胰管、胆管汇合入肠道的开口处,再进一步对胆管胰管诊断和治疗。
比如最常见的胆管结石,就能通过ERCP手术进行碎石、取石,让部分患者避免开腹手术;胰腺、胆管肿瘤堵塞了胆管,也可以通过这个手术来消退黄疸,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条件。
“ERCP手术总共只有5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快速发展时期是近30年。可以说,我是和这项技术一起发展成长起来的。”
张筱凤从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1992年开始接触ERCP手术。那时ERCP还算是非常新的技术,医学教科书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只能跟着老师手把手学习、摸索。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对专业的热爱,她逐渐掌握手术技巧,并且越来越熟练。这么多年下来,累计ERCP手术量超过一万例,在业内遥遥领先。
在她的带领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ERCP手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走在国内外前列水平。近年来,医院ERCP手术量一直位居国内前三甲;此外,超声内镜(EUS)、经内镜光动力治疗、Spyglass诊治、内镜下射频消融、体外震波碎石等技术的开展,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消化内科系统疾病这片领域工作的30余年里,张筱凤带领科室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付出,以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杭州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等诸多荣誉。
因材施教,注重人才培养
团队成员个个能独当一面
张筱凤很早就意识到,要想更快的发展,光靠一个人、一双手,肯定是不行的。关键要培养更多团队成员。在她看来,所有的器械、设备都是可复制的,最关键的还是“人”,只有注重人才培养,才是学科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有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团队成员时,张筱凤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她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因材施教,帮助每个人朝不同的专科精细化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成为专科领域的专家。
正是这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团队的成员,每个人各有所长,在全国的消化内镜领域都能独当一面,这样的团队实力在全国都属于罕见。这也是令张筱凤觉得最骄傲的地方。
而在团队医生印象里,张筱凤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每次手术都力求完美,这是张筱凤做手术的标准。学生们都印象深刻,只要张主任做手术,每次都拾掇得干干净净,不然绝不下手术台。
行医先做人。在学生们看来,张筱凤教会他们的不仅是专业技术,还有医者仁心。对待患者如同亲人,经她救治并资助过的患者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患者是慕名而来,包括从贵州、四川以及东北等省份。对于经济有困难的门诊患者,她曾数次自掏腰包帮助其解决看病问题。
“主任心里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消化内科金杭斌副主任医师说,只要经她治疗的病人,即使已经转科或出院,甚至转入其他医院治疗,她还是会主动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并打电话关心病人的近况。
她穿着高跟鞋做手术
连续站10小时不成问题
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说话利落干脆,走路风风火火,这是张筱凤给人的第一印象。身高1米68的张筱凤,家里的鞋子基本以细高跟鞋为主,鞋跟一般在五六厘米。“我喜欢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挺直腰背,整个人也会更有精神。哪天不穿高跟鞋,反而不习惯了呢!”张筱凤笑着说,哪怕从早到晚站上一整天,中午也不休息,但从不觉得累。另外,她还“透露”,自己喜欢穿裙子,哪怕冬天顶多一双薄丝袜打底,有时候甚至就赤脚穿。她笑着说,美丽冻人,这样有助于大脑时刻保持清醒。
就是这样一位“高跟鞋”达人,每天清晨7时准时出现在病房,开始巡查病房,细心地问候每一位病人;交班之后,立即开始一天的内镜手术,数十年如一日,难怪有人说,张主任不是在门诊就是在胃镜中心,不是在胃镜中心就是在病房,不是在病房就在去会诊的路上……
倾心公益、授人以渔
帮扶基层深入百姓家
在杭州市一医院消化内科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子,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授予“全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
作为全国ERCP培训基地,每年有数十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消化内科同行前来培训学习。在浙江省,张筱凤所在的消化内科承担了全省80%ERCP手术的培训和指导。
作为国内知名的消化内科专家,张筱凤在全国多次会议上发言、授课以及手术演示,毫无保留的将经验和技术与国内多家医院的同行分享。不仅如此,她还在亚太等多个地区进行ERCP手术演示及学术交流。每年培训内镜医生近700人,在国内外会议上操作演示300余次,极大推动中国内镜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直通车万里行课程核心专家,张筱凤主任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医学宣教培训方面带动一带一路上的国内省份、国外友邻内镜技术提高。现担任南京医科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4名,在读研究生5名。
这些年,除了临床工作外,张筱凤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消化道疾病相关的公益科普教育上。从90年代初起,张筱凤和团队成员自发组织了“消化直通车”,深入基层医院,开展科普讲座,至今已经开展了上百场科普讲座。去年她还举办了一场“倾肝沥胆,胰路童行”暑期儿童内镜周公益活动,对来自贵州山区、家境贫寒的儿童胰腺疾病患儿一家进行捐款,治病又暖心。
举办“倾肝沥胆,胰路童行”暑期儿童内镜周公益活动
“基层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只有基层的医护人员了解消化道疾病的知识,才能从源头上把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最佳治疗。”此外,她和团队医生们还建了好几个科普宣教的微信群,把正确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微信群里的老百姓。
“白求恩式好医生”是业内比较高的荣誉,每次向她恭喜所获得的荣誉时,她总是质朴地说,荣誉都是医院的、团队的,个人很渺小,自己还是那个“张医生”、“筱凤主任”,要和团队成员一起,继续不断创新,多为医院做点什么,努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